全國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共13個版本。盤點各版本小學語文課本。
發布者:網上發布
口頭為語,書面為文。文本為語,不可偏指,固合言之。建國初期,葉圣陶先生組織編寫語文教材時指出,將國語改為語文,從此語文作為學科的名稱出現并沿用至今。
目前,全國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共13個版本。按教育部的規定,教材的使用選擇權在學校手中,通常一個地區會選擇一樣的教材版本。以北京為例,目前北京中小學使用語文教材中,一半以上的區縣在使用人教版教材,另一半左右的區縣分別使用蘇教版、北師大版和北京版教材。不同的教材有什么差別,又各有什么特色呢?
人教版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
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是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。60多年來,人教社一直負責編寫全國的中小學教材,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末,教育部推行一綱多本,它對教材的壟斷才被打破。時至今日,人教社仍是業界公認的中小學教材編寫實力最強、最權威的。
教材亮點:
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開放而富有活力。從一年級下冊開始,每個語文園地里都有我的發現欄目,不斷鼓勵學生自己思考、自己發現,引導他們自主發現學習方法。如一年級下冊的語文園地四,兩個小伙伴正在對話:我發現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關。我發現……教材通過這種引導合作學習的方式,啟發學生發現偏旁往往與字義有關。
使用反饋:
一位網名為翩翩起舞的老師認為:人教版的語文教材知識性很廣,是好事也是壞事。容易導致有些學生跟不上老師的節奏,最后變成好的學生越好,差的學生越差。這樣差距拉大了,某些學生就對學習產生反感。
一位鄉村老師在給編委會留言中寫道:對于三年級教材我只能說想說愛你不容易,不知道這些高高在上的編者是站在什么角度上來編書的。更沒有考慮到學生城市和農村的區別,三年級的孩子每天一大堆的收集資料,這許多是高年級學生才能完成的任務都讓三年級孩子來完成,怎么辦?農村的學生又哪來那些資料?一大堆的難題是前所未有的。
專家論:
人民教育出版社退休編輯顧振彪說,當時設想很好,山區農村可以編得淺一些,多些關于農村的內容;而像北京上海一些水平比較高的學校,應該編比較深的教材。但實際上,農村不愿意用淺的教材,他們說,孩子本來在農村,用淺的教材就更考不上大學了,寧愿用重點中學的深教材。主要根源還是應試教育,教材的編寫往往也要考慮考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