薩克斯吹奏時吐音技巧有哪些
發布者:網上發布
??吐音是薩克斯吹奏的一項重要技術。下面是關于吐音的一些知識:
??1.吐音時舌頭的狀態要松弛自然,舌尖微向上抬,點觸哨片的下沿,接觸點要盡量小;類似于發“突”或“都”的音。吐音時氣息不能斷,氣壓始終保持在音尖周圍,當舌尖瞬間觸及哨片的下沿時,使氣流不能通過笛頭與哨片之間的風口進入笛管,哨片也不能振動,發音也就在瞬間終止了;當舌尖離開哨片時,氣流恢復通過,哨片開始振動。。
??2. 吐音時的主要毛病:
??一.舌頭動作過大,吐的不“干凈”發出“丟歐”(diu ou)或“歹哀”(dai),其它混雜聲音。
??二.舌頭觸及哨片的面積過多發出的聲音生硬。
??三.在連續的吐音時都進行不必要的斷氣吸氣(該換氣的地方當然是要換的偶),肌肉連動過大,使音頭不好控制,聲音異常。
??3.五種形式的吐音法:
??一.單吐法——采用三個音節吐音:“突”(tu)、“都”(du)、“啦”(1a)。“突”式吐音動作很簡捷,所以稱之為“基本吐音”,經常采用于演奏干脆快速的樂段。“都”式吐法又稱“軟過音”,舌頭的位置和動作大致同基本吐音法,音頭可稍稍平一點點,舌尖可稍微呈圓形,起音動作要有輕柔的意念,使發出的聲音柔和并更富有連貫風格,這種吐音經常用于抒情旋律樂段的演奏和連斷音的演奏。“啦”式吐法,雖用的少,但很有用,舌在哨片尖下沿輕微一掃,是觸非觸,斷音極輕弱的吐音,使你能感覺到,而又實際聽不到的效果,處理的極其靈巧微妙,這種吐音法可以在很多**大師的演奏中聽得到。
??二.雙吐法(復吐法)—雙吐法用“突——庫”(tu—ku)或“特—卡”(te—ka)兩個音節。需要交替使用兩種不同的起音和收音方法,一般采用舌尖阻止哨片震動和咽部切斷氣流兩種方式交替使用。雙吐法適于演奏快速的樂句,需有單吐法的良好基礎,并對發音力度的控制和音樂表現方面有較好的素質,做到奏出的聲音節奏平穩、音量平衡,起吹音統一,掌握十分熟練,才能運用自如。
??三.三吐法——用“突——突——庫”(tu—tu—ku)或“特——特——卡”(te—te—ka)三個音節。這種吐法可同雙吐法一樣奏出極快的樂段,特別適合三連音形式或三個不同音反復形式的樂句結構。三吐法常常使每一次反復的“突”顯得過分突出,所以有些演奏者采用另外一些吐音的音節轉換,如:tu—ku—tu或ku——tu--Ku
??四,氣吐法——用“夫”(fu)或“都夫”(du
??fu)音節的口型。這種吐音是薩克斯在演奏輕音樂時常用的一種吐音法。練習時,盡可能少含笛頭,上齒靠近笛頭前,下巴盡量放松,做到上緊下松,可直接由氣帶出“夫”(fu)聲,也可以帶出“都夫”(dufu),此種吐音多用于較慢的抒情樂曲。
??五,彈吐法(又稱滾音)——,彈吐音類似“突魯魯…”(tululu…)的音節,是用舌頭快速顫動的奏法。這種吐音在樂隊演奏中很少應用,使用于特殊的音樂效果。